栖心悦读

[细读经典] 细读经典 |《肇论·般若无知论》二

发布日期:2023-11-06


原文注释

 

然则圣智幽微,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为试惘象其怀,寄之狂言耳,岂曰圣心而可辨哉?试论之曰:

《放光》云:“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见。”此辨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耶?果有无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何者?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经云:“圣心无所知,无所不知。”信矣!是以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也。故能默耀韬光,虚心玄鉴,闭智塞聪,而独觉冥冥者矣。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所以俯仰顺化应接无穷,无幽不察而无照功。斯则无知之所知,圣神之所会也。

 

“然则圣智幽微,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圣智,即般若。幽微,幽隐微妙。句意为,般若之智幽隐微妙,无形象无名字,不是语言文字可以解释明白的。

“为试惘象其怀,寄之狂言耳”:为试,姑且用。惘象,即罔象,语出《庄子·天地》“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指“无心之心”。句子大意是姑且用无心之心,表达一些观点吧。

③  “《放光》云:‘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放光》,即《放光般若经》。经中第十四卷有云:“佛言,般若波罗蜜为虚空相,亦非相,亦不作相。”僧肇义引此句,大意是,般若没有相状,也没有生灭。

“《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见。’”:《道行》,即《道行般若经》。该经第一卷有云:“何所是菩萨般若波罗蜜?当何从说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可知处。”僧肇义引此句,大意是,般若无惑取之知,无妄取之见。

“此辨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耶?”:这里是为了辩明般若智照的作用,然而又说般若无相、无知,为什么呢?

“果有无相之知,不知之照,明矣。”:(既然经中有般若无相无知),那么没有相状的智慧,也确实有没有知识的认识。

“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前句,讲凡夫之知,有所知,有所不知。此句表达圣人没有凡夫之知,所以能无所不知,圣人之知,是认识万物性空。

“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涤除了一般人(凡夫)的认识,才能称作“一切知”。

“故经云:‘圣心无所知,无所不知。’”:《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以无所得故得,以无所知故知。”此处僧肇引教证明“无知故无所不知”。

“是以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所以圣人认识事物时,使自己的心处于绝对的空虚,而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如实地认识事物。

“终日知而未尝知也”:圣人终日认识事物,但没有普通人的惑取之知。

“故能默耀韬光,虚心玄鉴,闭智塞聪,而独觉冥冥者矣。”:默耀,默默地照耀万物。韬光,隐藏自己的光芒。虚心,心无执着。玄鉴,玄妙地鉴照。闭智塞聪,关闭普通人的智慧,堵塞普通人的聪明。冥冥,昏昧的样子。

“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此句大意是,圣智能穷尽真理,而没有普通人的知。有教化众生的作用而没有一般人的思虑。

“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独王,自由自在。世表,世俗世界之外。圣智没有普通人的思虑,所以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俗世界之外。

“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域中,世俗世界之中。圣人的智慧虽鉴照事外,但并不是什么事情也未做,圣智鉴照真谛,正是通过鉴照当下的事物而实现的。圣智虽在世俗世界之外,但也在世俗世界之中。

“所以俯仰顺化应接无穷,无幽不察而无照功。”:俯仰,一举一动。顺化,随顺世俗。圣人在举手投足间随顺世俗,教化众生,能洞察真理,而不显现其功用。

“斯则无知之所知,圣神之所会也。”:会,契合。这就是没有凡夫之知的圣人之知,圣智与神心之所会。

 


段落主旨


本段,僧肇引用《放光般若经》和《道行般若经》的经文,正面阐释“般若无知”。僧肇所说的“无知”,是指没有凡夫的惑取之知。圣人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抛弃普通人的思维,使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直接冥和,不需要知觉、思维的介入。这样就能达到圣人的认识。同时,圣人之智的功用是无穷的,它既能认识万物,直显事物的空性,又能教化、救度众生,并且不显其功用。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