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讲坛] 专题讲座15|张雪松副教授作专题学术讲座:佛教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佛教宇宙论与人生论浅说

发布日期:2017-12-01



20171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张雪松副教授在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作题为“佛教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佛教宇宙论与人生论浅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可祥法师主持并总结讲话,常住僧众及栖心图书馆读者200余位聆听。




张老师从佛教的宇宙论和佛教的人生论两个部分展开概要性的解说。在宇宙论中,将佛教的世界划分为(1)佛国世界与众生世界,(2)有情世间与器世间,进而对“跳出三界外”的“三界”,“三千大千世界”的“三千”、“胎卵湿化”的“四生”等许多人们常用但又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辨析。在人生论中,分(1)解脱主义和(2)苦与无我两个类别,阐述了佛教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总体判断,人生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是什么?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和达到理想境界?同时重点讨论了“人生是苦”和“无我”的涵义,以及佛教作为解脱主义的宗教,对去恶从善、由染转净的宗教道德价值的阐释。






互动环节中,三位听众提出关于“拈花微笑”的故事对禅宗意味着是什么?关于《金刚经》中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是什么意思?关于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张老师一一作出回答,现场气氛活跃。




可祥法师在作总结述评时说,张老师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两个重要又难解的问题讲的十分透彻。关于佛教的宇宙论,我们会经常从书籍中看到或听到,但对佛教宇宙论的认识还不甚清楚。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这些理论和学说有了新的认识。我听了以后,觉得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关于佛教的人生观,张老师从“解脱主义”反对戏论和“苦与无我”两个方面展开解释,揭示了人生之苦的根源和解脱的途径。张老师所讲的内容,既是学术的,又是通俗的。正确理解佛教的宇宙论和人生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佛教义理非常重要。我和大家一样,聆听张老师的讲座受益良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张老师表示感谢!







张雪松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兼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全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佛教思想史、中国宗教史,先后在中国台湾省和大陆地区出版学术专著《法雨灵岩》《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佛教“法缘宗族”研究》,译著有《天蓝色的彼岸》等。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