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公告栏] 专访画家吴威:“这将是我里程碑级的作品”

发布日期:2022-08-09

2020年初,受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所托,画家吴威开始《栖心高僧》巨幅作品创作构思;2021年3月,正式开始动笔创作。这是一幅包括自开山始祖心镜禅师(790-866)到近现代的溥常长老(1866-?)、圆瑛法师(1878-1953)、月西法师(1915-1993)等在内的15位七塔禅寺历朝历代高僧大德群像图,将在七塔禅寺艺术馆修建完工后作为常设展品于馆内展出。

2022年5月,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监院常明法师及《报恩》杂志主编陈雅芳前往吴威个人工作室拜访并观摩仍在创作中的《栖心高僧》。这幅准备两年多,尚未完工的画像里,按照不同朝代划为五个画面分区的15位高僧大德,虽神情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磅礴气势跃然纸上。

可祥法师与常明法师观摩画稿






参访时,陈雅芳就《栖心高僧》的前期筹备与创作过程的一些问题与吴威画家进行了对谈。


陈雅芳与吴威画家对谈




以下是对谈内容:


《报恩》:能否简单聊一聊您创作《栖心高僧》这幅画像的契机?


吴威:我画这类高僧大德的肖像作品有一些年头了。第一幅画的是星云法师。当时是宁波月湖美术馆要做一个高僧大德的项目,希望我先画一张作为样本,看看要画成什么样的效果,那是画高僧大德最早的一个契机。后来我还画了月西法师、妙善法师。2014年5月,我作为项目的策展助理和艺术总监,参与并推动了在宁波美术馆举办的“百年佛门之中国梦——中国近现代高僧大德人物肖像油画作品展”。2017-2019年,我参加宁波市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画的选题也是高僧——《弘一大师1932》。估计可祥法师可能也因此有所耳闻,七塔禅寺又正好在筹建“两馆三园”的项目,将修建一个全新的艺术馆,可祥法师对艺术非常地支持,有《栖心高僧》这样一个策划,于是就找到了我,可以说这次创作具体的契机来自可祥法师的意愿。


这幅画的长宽分别为680*180cm,是我目前创作过的体量最大的作品,也是我的工作室里能放得下的最大的尺寸了。当时可祥法师跟我提到这个策划时,我觉得好像可以借此机会挑战一下自己,也有比较强的创作兴趣。


《报恩》:这幅作品到现在创作了多长时间?需要做什么样的前期准备?


吴威:我是2020年4月份开始构思,做小稿,大概用了大半年时间逐步完善创作小稿。正式动笔是2021年的3月,到现在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目前还没完工。


这幅作品创作难度系数比较大,因为毕竟要画七塔禅寺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从唐宋元明清到当代,一幅画里面总共有15位高僧。单单安排他们的位置我就思考了很长时间。如果每个高僧大德都画成单个的画面再并列组合,作品气势就感觉没有那么贯通。后来我跟可祥法师还有其他专家讨论后,决定画成一整幅的巨幅群像,这样作品的气势、气派、感染力就都出来了。


但是从整幅画像去构思的话,构图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除去15位高僧的位置,还要考虑人物的动作设计,包括不同朝代的服装款式、服装颜色的深浅等问题。以前的高僧可能留胡子的习惯比较多,到了清朝之后,可能留胡子的高僧就少一点。领子的款式也不一样,朝代远的相对领子会开大一点,近代、当代的领子就会稍微高一点,僧袍的宽松度可能也不同,类似这样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细。前期的设计小稿我也跟可祥法师做了很多次沟通,反复做了很多稿后才确认下现在这一版。


《栖心高僧》设计稿



现在画像最中间安排的是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还有惠忠、戒休这组人物。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自己的独立区域,虽然在同一幅画里面,但看起来好像并不完全在同一个时空,这样其实也更合理,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比如说慈运灵慧、溥常宏鉌、智圆宏一、圆瑛宏悟、显宗契西这组人物,人物最多,相互之间也有师徒关系,所以我在创作时根据他们年龄的排序及互相的关系,让他们形成一个团体,同时和其他组人物在视觉上有所区隔,表示处在不同的时空中。


前期准备主要就是收集资料。我在网络上找了很多资料,可祥法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作为参考资料,叫《圣地宁波》,这是日本出版的一本著作,里面收集了不同朝代僧人的画像,也有两位宁波南宋期间佛像画师周季常、林庭珪用10年时间绘制的100幅《五百罗汉图》,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比较切实的依据。虽然里面有的画像面部细节可能比较模糊,但是像鞋子的造型、袈裟的款式、色彩的搭配这类细节,都能够作为参照。我后来也去七塔寺拍了一些人物、风景素材,查阅了七塔寺出版的有关书籍。


《报恩》:这幅画像重现了七塔禅寺众多高僧的画像,但是您前期所参照的高僧画像是不是可能因年代久远而出现模糊不清、笔法简约等问题?您如何克服这一客观因素所带来的不便?


吴威:照相是清末民国以后才有,所以近、当代的几位高僧有照片资料,年代再往前的高僧大德就只能以文字描述为参考。虽也有过一些线描画像,但这些画像没有非常统一的形象标准,有的跟文字记载也不特别相符。所以我参考了综合的造型素材(包括文字记载和线描画像)后再按照我自己的理解重新造像,尽量地去接近高僧应有的形象。比如说最中间的心镜藏奂禅师,他有一段文字描述是“咸通年间,剡寇裘甫抄掠四明,有巨魁率兵二千人白昼入寺,师瞑目危坐,神色不动。盗众惊慑,顶礼而退”,那他的形象一定要有震慑力,又是年长的开山鼻祖,胡子自然也要画得白一点,长一点。再比如说明智中立,他的文字描述是“身不及中人,望之凛然生威”,也就是说他可能个子不高,但是很有气度、很威严,也需要把这种感觉画出来。

画稿居中为心镜禅师,左二着红色袈裟者为明智中立

西方绘画是立体化、空间化和现实化的,人物要一个个地在画布上具体呈现。油画创作本身的意义就在这里,把这些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僧的形象明确下来,以后若再需要使用这些高僧的形象时,这幅作品中的“造像”就成为了高僧们的“标准像”。


《报恩》:您所说的前期设计构图以及明确高僧大德具体形象的过程,算是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吗?


吴威:整体构图、还有形象的构建主要是一开始设计方案时的困难。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怎么让整幅画的气息贯通。一幅巨大的作品,并不是从左边画到右边,或者从右边画到左边的,创作过程是先大概画出布局和基本色调,局部再进行深入描绘,最后需要整体调整。为什么说气息需要融合呢?比如说现在这幅画像,经历了一年多的创作绘制,我春天时画的和我冬天时画的状态可能就不一样,所以每次画这幅画的时候,都需要把自己调回画这幅画的状态。


就笔法而言,现在这幅画像和我以前的作品也有点不一样,它的气质更平静一点,所以笔法上也会更平面化一点,感觉有点像壁画,空间纵深不多。作品的背景是以中国古画里的树为主体,所以人物也要略微地进行扁平化的处理,把画像的整体风格和气息都融合在一个刚刚好的度里面。目前还在调整局部,局部完成后我还要再拿出一段时间进行整体调整,可能就是这边脸画两笔,那边衣服动一下之类的。整个背景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再上色,稍微染一些色彩,这样整体协调之后,整幅画像的气息就会更加贯通。


《报恩》:在您的画册《存在的幻觉》中,我们了解到您先前画作多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创作题材,但画册里也收录了您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所创作的星云法师和弘一法师的画像,能具体谈谈您这两幅作品的创作过程吗?


吴威:就我自己的创作而言,每个阶段肯定都有它的特点和比较核心的创作题材。《存在的幻觉》收集的是我前十年的系列作品,里面收入两张高僧图的原因,一个是这两张比较满意,另外一个是这两幅画的创作思路其实跟我前面的作品创作思路是一样的,他们的空间和背景人物之间有一种虚幻感。比如说弘一法师背景有一种气体的感觉,星云法师的背景则是星空,这些背景它不是很现实,跟我平时创作的手法是相似的。当然画册里也有一些肖像式的创作方式,但这种背景和人物之间产生的某种虚幻感还是主流。


佛教题材的创作,一个是我和佛教之间可以说是有缘分的,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皈依,平时和他们交流或多或少对我有所影响。更主要的原因是对星云法师和弘一法师这样的创作题材,我自身也有创作冲动。星云法师他身上有一些艺术家的气质,和艺术界联系也比较紧密,他还资助培养了一位南京的画家李自健,李自健画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的、揭露人性的优秀作品,包括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反战题材。星云法师来宁波参加法务活动时,我在活动现场,远远地见过他,刚好当年画了《星云大师》。弘一法师也是一样的,他既是艺术家、书法家,也是一代高僧大德。他们身上的崇高性和艺术性对我这样的创作者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当可祥法师说,希望我能够创作一个关于七塔禅寺历朝历代高僧大德的作品,我是很有创作意愿的,就这样开始了这次创作。


《报恩》:现在这幅画像与您一贯的创作题材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会因为题材的不同而采取一些不同的技法吗?


吴威:是会有所不同,这个跟作品的功能性有关。这幅作品它需要呈现的功能性,跟我平时作品里那种纯粹自我的东西是不同的。作品之后要放在艺术馆里面,既要协调又要丰富。空间上,既要有油画的立体空间感,又要有我们中国绘画长卷式的平面感;色彩上,既要有油画的丰富感,又要有中国画的典雅感,相对色彩饱和度会低一点。技法上的一些变动主要服务于作品本身所需要的风格定位、造型定位。


《报恩》:您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一些新的感受和经验?这些新的感受和经验会如何参与到您未来的艺术创作计划中?


吴威: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群像构图,对个人而言,这将是一个里程碑级的作品,也积累了创作经验。巨幅作品创作,作品小稿的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年在杭州全研班学习的一个心得。小稿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大稿的创作绘制进程。前阵子,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征集作品,需要创作一幅大型的人物主题作品,我的选题是《呦呦鹿鸣》,尺寸是500*210cm三联组画。关于这个选题另一个创作构思的版本稿件(300*210cm),上周也入选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的“礼赞新时代——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创作项目。


从创作《栖心高僧》这幅作品开始,我就计划在近几年更多地去尝试类似的大尺幅作品,之后也可能会创作系列作品。


我现在在杭州上学,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高级创研班。全山石老师是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油画界泰斗,今年93岁了。在他的高级创研班学习过程中,我的目标和定位也转变为更偏现实意义。假如说以前我的作品或许更倾向于个人的情怀,以后可能会更多关注社会,创作一些有社会担当、正能量的作品。不过,个人艺术的创作脉络,或许需要多年后回过头来才能看的清楚,现在只是计划和目标。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