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讲坛] 专题讲座27|慧观法师作专题讲座:“食堂”语出天竺及其与佛门关系之探讨

发布日期:2019-04-28


2019年4月28日下午,杭州佛学院副院长、杭州灵隐寺堂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慧观法师应栖心图书馆的邀请,在报恩大讲堂作“‘食堂’语出天竺及其与佛门关系之探讨”的专题讲座。七塔禅寺常住、栖心图书馆读者、佛学爱好者在场聆听,座无虚席。讲座由监院法净法师主持,住持可祥法师总结。





慧观法师从梵语“maṇḍala-vāṭa(圆形道场)”“bhaktā-gra(集中吃饭)”乃至巴利语“bhatta-gga(聚集吃饭)”“salāka-gga(木片的聚集)”等词源说起,通过比对汉译佛典中的“食堂”一词,大体确证了两者间所存在的语义关联性,指出“食堂”是在综合了以上梵巴语词意义的基础上以糅译方式确定下来的译名。又通过比对“食堂”与如今佛门中通用的“斋堂”一词,厘清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以隋唐作为分界线,之前为“食堂”,之后其地位逐步为新兴的“斋堂”所替代,乃至在汉传佛教传统中一直被延续到今天。





再者,于中土逐渐为“斋堂”所替代的“食堂”一词,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通过跨海传播等途径,被带到东域日本,并在那里获得延续。乃至到了明治维新时代,即使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日本社会在接纳西方语境下之所谓“食堂”(dining hall)时,其所采用的译词仍是源自中国佛门传承的“食堂”一词。






进而,当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逐步意识到效仿日本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时,东渡日本游学便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在此期间,具有现代意义的“食堂”一词又通过一般世俗文学等途径被带回到中土,以至逐步演化成为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汉语词汇。





可祥法师作本次讲座总结:慧观法师围绕“食堂”之词源及其与佛门之关系所展开的多方位考察,为在场听众厘清了其诞生、翻译、传播乃至回流的过程,令我们耳目一新。司空见惯的“食堂”一词,其背后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底蕴,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采取考察词源,厘清演变与发展脉络,犹“如灸病得穴,众患皆除”(《摩诃止观》)的方法,这种严谨的治学过程,就是“研磨”的过程。



                                              摄影:觉路七塔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