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动态

[栖心讲坛] 专题讲座35|王邦维教授作“大师风范:义净三藏的西天求法之行”佛学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9-09-01



佛教东传之后,中土涌现出许多为求正法,不避艰险,西行取经的高僧。其中,义净三藏是继玄奘大师之后,唐朝另一位杰出的西行求法者。201991日下午,应七塔禅寺住持可祥法师之邀,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教授王邦维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义净法师生平和西天求法之行”、“义净法师与海上丝绸之路”、“义净法师事迹在今天的意义”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义净三藏的研究。


▲ 主讲人王邦维教授


     一、义净法师生平和西天求法之行。义净(635——713),本姓张,讳文明,字义净。齐州山茌(今山东长清)人。七岁出家,尝以法显、玄奘为榜样,十八岁立志西行求法。公元67111月,义净从广州乘船前往印度。沿苏门答腊岛西行,经室利佛逝国、末罗瑜、羯荼等地。接着从羯荼往北,前后历时两年,于公元673年到达东印度的耽摩栗底国(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义净在耽摩栗底国停留一年学习梵语。公元674年义净到达当时印度佛教的学术中心——那烂陀寺。义净在那烂陀寺学习了十二年,瞻礼了印度主要的佛教圣址。公元685年,义净离开那烂陀,依旧走海路回国。途中驻留室利佛逝国六年,翻译佛经。公元691年,义净完成了他的两部传世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和新译佛经十卷,遣人送往长安。公元693年,义净回到广州,停留一年后北还。


    归国后,义净参与了于阗僧人实叉难陀的译场,协助其翻译《华严经》。公元699年,义净开始组织自己的译场,四年内共译出佛经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被女皇武则天赞誉为“缁俗之纲维,绀坊之龙象”。


    除译经外,义净还专攻佛教律学。他翻译了当时印度佛教最通行的戒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于“译缀之暇,曲授学徒。凡所行事,皆尚急护。漉囊涤秽,特异常伦。学侣传行,遍于京洛。”(赞宁:《宋高僧传》卷第一)



二、义净法师与海上丝绸之路。义净以前,僧人西行,大多选择陆路,也就是走陆上丝绸之路。义净走的是海路。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教崛起,唐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减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晋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海洋贸易发达,造船技术突飞猛进,为中国和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便利。于是海路成为商旅和僧人往来印度的主要方式。义净从海上往返印度,途径东南亚诸岛。他的经停地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三、义净法师的事迹在今天的意义。义净三藏的求法事迹对现代人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信仰的力量。义净西行求法从出发到回国一共二十二年。旅途中的艰险非常人所能测。如果没有舍生忘死的精神,没有坚定的佛教信仰是完成不了如此壮举的。二是对外文化交流。玄奘、义净等古代求法的僧人们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使者。就义净而言,他的求法事业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文化交流。他在那烂陀寺留学十三年,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学习互鉴的典范。他的两部著作《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讲述了他在南海和印度的见闻以及唐朝初年往印度求法的僧人的事迹。三是对乡土、祖国的热爱。义净在外求法数十载,始终系念家国。将佛法传回祖国是他披荆斩棘求法取经的根本动力。



在提问环节,王教授回答了法师和听众提出的五个问题。

Q1:义净法师在印度影响如何?当代印度研究义净法师的状况如何?

答:在印度,研究义净的热度不及玄奘法师,但是义净的著作中对那烂陀寺的描述十分细致,所以印度研究那烂陀寺的学者对义净的著作还是十分重视的。



Q2:玄奘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义净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他们与西域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哪一个影响更大?

答:历史上的交通要依赖三个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政治条件,三是技术条件。不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条件都十分艰苦,经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或凶残的盗匪。这些在他们的著作里都有描述,可见求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Q3: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号称“中国四大译经师”,请问他们的翻译各有什么特点?

答:古代译经师翻译的佛典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罗什的译场人才荟萃。玄奘和义净的译场因为有官方的支持,所以条件比较好。当然,和现代相比古代译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Q4:请问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西藏的?

答:佛教是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传入西藏的,也就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唐将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卷入了当地的王权之争,王玄策从印度逃往吐蕃借兵复仇,并刻石碑纪念。这块碑是目前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从西藏进入印度的文献实物。但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时,玄奘已经在回国途中了。



Q5:请问我们国家能为印度佛教的复兴提供哪些帮助?

答:这个和印度国内的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相关,我们不能过多干涉,但我觉得中国僧人和佛教文化研究者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 宣方教授评议


中国人民大学的宣方教授对讲座进行评议。宣方老师指出,中国的许多佛典都是由玄奘、义净这样的大德发大悲心,历尽劫难求取回来的。所以我们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作为现代的学佛者我们要坚定学佛的信念,认真地学习、钻研佛法,不能让大师们心血成为图书馆的“故纸堆”。其次,义净的事迹告诉我们,佛教徒不是没有感情的,他们也有家国情怀,更有对众生的大爱。如果没有这种爱国情怀,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义净法师是不可能成就这样一番大业的。所以学佛的人应该将信仰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上,这样我们的信仰才会稳,才有强大动力。最后,关于佛教中国化,中国化不是抱残守缺,中国化的前提是文化的多元和互鉴。正是因为有像玄奘和义净这样的大德将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来,才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今天,佛教的弘扬一定是全球化、国际化的,我们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借鉴。


▲可祥法师总结


七塔禅寺可祥法师对此次讲座作总结:谢谢王教授精彩的讲座,义净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翻译家,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宣教授对讲座做了很好的总结和拓展。我们在学习和修行上也应该像历代大德那样勇猛精进,为求真理,不惜己身。我相信这次讲座对各位未来的修学一定会有帮助。


▲讲座圆满


▲ 合影留念




                                                                                                      摄影:觉路七塔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3071816

信箱:qxlibrary@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20:00 周二09:00-11:30(下午闭馆)

版权所有 © 2016 七塔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百丈路183号七塔禅寺内 邮编: 315040 电话: 0574-83071816 传真:

浙ICP备2020040969号 技术提供:和众互联